子宫内膜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类风关的诊疗误区 [复制链接]

1#

类风关的诊疗误区

前言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主要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特征性改变为对称性、周围性的多个关节慢性炎症性病变,受累关节表现为疼痛、肿胀、功能下降,病变呈持续性、反复性发作过程。其病理为慢性滑膜炎,侵及滑膜下层的软骨和骨,导致周围关节破坏,60%~70%的患者在活动期血清中出现类风湿因子(RF)。

据版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流行病学数据统计来看,中国约有万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但即便是现在,还是有很多类风湿患者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不够了解,在治疗上容易陷入一些误区。

误区一:早期疼痛晨僵无所谓

类风湿患者处于病情早期时,症状常常表现为间歇性关节疼痛、晨僵。很多患者并不在意,觉得这可能只是这段时间劳累所致。但类风湿性关节炎随着病情的发展会逐渐出现骨侵蚀现象,进而导致骨破坏,最终引起不可逆的关节畸形或残疾。

另外,如果能够在早期就接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规范治疗,大多数患者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疾病对于自己的工作生活的影响很小。但部分晚期患者在治疗后,关节功能已经难以恢复之前的水平,病情此时大大影响到了患者正常的工作生活。

误区2:RF阳性=RA

类风湿因子阳性并非类风关所特有,其他一些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同样会出现阳性反应。而类风关患者中也仅85%左右类风湿因子阳性,另15%患者类风湿因子始终可为阴性。对于阳性者一定要检测滴度,没有滴度的阳性对诊断是没有意义的。类风湿因子检测只是类风关诊断中的参考指标之一,医生需综合化验、临床症状、体检等多方面资料,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误区三:治不好干脆不治疗

除了有些患者对于早期关节疼痛不在意,部分患者即使通过规范检查后得知自己患上类风湿性关节炎。他们在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难以完全根除的疾病,觉得长期治疗是在浪费时间与金钱,于是容易出现放弃治疗的想法。

的确对于部分严重的类风关患者,或未坚持正规治疗的患者,会导致关节畸形,功能减退,但是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如果能够抓住发病初期1-2年的时间,采取正规的治疗和随访,严重的畸形完全可以避免,患者可以保持较好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即使有少数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关节畸形,也有可能通过骨科手术进行治疗。残废不残废,除决定于病情本身轻重不同外,有没有坚持接受正规治疗起相当重要的作用。

误区4:关节不痛=痊愈

部分类风湿患者觉得疼痛的消失就是类风关被治好了。但疼痛的缓解不等于病情的缓解,不痛≠痊愈。此时最大的可能性是患者这段时间的药物治疗有效果,若是停止药物的服用,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能会继续破坏关节,进而导致病情的复发。

总结

类风关患者在平时还会遇到其它误区。因此建议大家在平时一旦出现任何问题,应及时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一定要坚持治疗,遵医嘱定时定量服药,医院进行复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