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endocarditis)是由细菌、真菌或立克次体等微生物经血流直接侵犯心内膜、心脏瓣膜或大动脉内膜而引起的感染性炎症。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病原微生物的变化,本病临床表现可轻可重,常常不典型,重症患者可能导致死亡。男女比率2:1,近年发病的中位年龄为35—65岁。
一般起病缓慢,发热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症状,几乎所有的病例都有过不同程度的发热,热型不规则,热程较长。患者可伴有疲乏、食欲减退、汗多、体重减轻、关节痛、皮肤苍白等表现,病情进展较慢为多,部分重症患者临床也有持续高热现象。如果感染侵犯心脏瓣膜常可出现心脏杂音、心脏赘生物、严重心律失常。病程中后期可能出现身体不同部位的栓塞而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比如内脏栓塞可致脾大、腹痛、血尿、便血;肺栓塞可有胸痛、咳嗽、咯血和肺部啰音;脑动脉栓塞可出现头痛、呕吐、偏瘫、失语、抽搐甚至昏迷等。同时具有发热、心脏杂音和栓塞这三方面症状的典型患者不多,尤其2岁以下婴儿往往以全身感染症状为主,仅少数患儿有栓塞症状和(或)心脏杂音。
治疗原则是积极4-6周抗感染、加强支持疗法,抗感染治疗无效以及出现心脏并发症的患者需积极进行心脏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手术的适应症为(1)心脏瓣膜受损导致中重度心力衰竭(2)人工心脏瓣膜不稳定,人工瓣口梗阻(3)感染保守治疗仍不能控制(4)无有效的抗微生物治疗方法的病原体感染(5)有心脏并发症的金葡菌性PVE(6)经规范治疗复发的PVE(7)出现心包瘘(8)心脏彩超发现心脏内的大赘生物或有明显栓塞倾向。
对于先天性心脏病或风湿性心脏病者平时应注意口腔卫生,防止齿龈炎、龋齿,增强体质,减少感冒和预防口腔等身体部位的感染,从而尽量规避感染性心内膜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